指尖翻飞,“非遗宝藏”变“致富金钥”
“老师,糖画小兔子的尾巴怎么画更灵动?”“我想给石膏娃娃设计蒙古族花纹!”6月5日, 在包头九原区横竖街儿童非遗体验活动中,掐丝珐琅、葫芦烙画、布贴画等17个非遗项目依次陈列展示,吸引众多孩子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老师,糖画小兔子的尾巴怎么画更灵动?”“我想给石膏娃娃设计蒙古族花纹!”6月5日, 在包头九原区横竖街儿童非遗体验活动中,掐丝珐琅、葫芦烙画、布贴画等17个非遗项目依次陈列展示,吸引众多孩子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近年来,孝昌县将苗木种植作为重点乡村特色产业进行培养,形成了具有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苗木产业。目前,全县各类苗木种植面积达13万亩,年产值超10亿元,带动5万群众增收致富。全媒体记者李文勇 特约记者高玉峰 摄
这些天,盐山县杨集镇东忠村村民刘培军经常到自家的药材种植地头。看着成片的白色蛇床花,他高兴地说:“花落就结果,再有20来天就能收获蛇床子了。看这长势,又是个丰收年。”
张某成立投资中心,为筹集资金,招募工作人员,以播放视频、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柱状苹果树”项目。张某对外宣称,该项目是新型农业科技项目,投资中心已租赁300余亩土地作为柱状苹果苗圃基地,投资者若参与投资,每月可获得投资额2%至5%的高额收益。
从一名普通战士到科研骨干,从濒临倒闭工厂的“救火队长”到白手起家的企业家……青岛航鲁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洪刚用军人特有的坚韧与担当,把不起眼的路边茅草“变废为宝”,从单一产品发展到上万个品种,编织成一个产值过亿元、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艺品王国。肖洪
其实,当地蓝莓发展历史并不算长。东乡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文辉回忆说:“2020年,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对产业的发展前景及与东乡的适配性进行充分调研、科学论证,最终选定蓝莓产业作为东乡重点推进产业。”
曾经困扰当地发展的两大痛点已实现根本性转变:在城镇区域,年久失修的主干道通过整体硬化工程,让“晴天扬尘、雨季泥泞”成为历史;在广袤牧区,农村公路网建成投用,彻底打通了畜产品外运的“最后一公里”。
“活珠子”是种蛋在湿度60%、恒温37.8℃的条件下,经过13.5天孵化发育而成的鸡胚胎,因其发育中囊胚在透视状态下形如活动的珍珠,故称“活珠子”。在莘县莘亭街道山东盛聚安食品有限公司,直播人员正在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活珠子”。
“好歹莫满牙侩,交易要自酌量”,计然这句看似朴实无华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商业智慧,其所强调的诚信原则,恰似一座坚实无比的基石,稳稳地支撑起整个商业活动的宏伟大厦。在商业的广袤世界里,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坚固桥梁,让双方能够在信任的基础上
计然“施为小巧弗边幅,返更中坚”的告诫,如同一条深邃的哲理之河,揭示了商业的本质:真正的竞争力并非在于表面的华丽和排场,而在于产品和服务的内在品质。在商业的世界里,很多人往往追求外在的形式和规模,却忽略了最核心的东西。
大凉山深处,在层峦叠嶂的群山间,蜿蜒的山路串联起散落的村落,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殷切期盼。近日,四川省动物卫生监督所走进凉山州昭觉县俄尔镇以火补且村和呷姑洛姐村,开展“一份鸡苗一份情,乡村振兴携手行”鸡苗捐赠活动,为当地脱贫户和监测户送去3000
壮岗镇土地肥沃,土壤透气性和排水性好,加上气候温和湿润,为蓝莓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条件。近年来,该镇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将蓝莓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成功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目前,以砚柱河西村1200亩种植区为核心,辐射带动
大棚经济是通过搭建日光温室大棚等现代农业设施,突破自然气候限制,实现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的反季节种植与规模化生产。近年来,志丹县顺宁镇依托当地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棚经济,不仅让土地“生金”,更让村民们的生活“出彩”。
青山叠翠处,振兴正当时。近日,黄陵县店头镇结子沟村的林地间一片郁郁葱葱,充满希望的景象,一批新的药材品种在林下成功扎根,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活力。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牟平区观水镇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企联动、科技赋能等创新举措,让田野焕发新生机。这个夏天,当老把式遇上新技术,这片土地正孕育着无限可能。
为深入推进“榴枣归乡”工程实施,提升妇女参与产业发展、创业致富的素质能力,发挥“传帮带”引领作用,近日,枣庄市榴枣归乡·筑巢引凤活动暨市中区女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市中区颐源山庄第一会议室举办。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闫婧,市中区妇联主要及分管负责同志,市中区公共就
资本家给你发工资,不是为了让你致富,而是为了让你“饿不死又跑不掉”。
养鸡十几年的赵亮,成为了养鸡专业大户,如今不但身价上亿,还带领着周边33个村的村民脱贫致富。作为赵亮的妻子胡敬,她对于赵亮的选择是什么样的一个态度?
壮岗镇土地肥沃,土壤透气性和排水性好,加上气候温和湿润,为蓝莓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条件。近年来,该镇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将蓝莓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成功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目前,以砚柱河西村1200亩种植区为核心,辐射带动
在河西走廊东端,玉门市赤金镇的千亩韭菜田随微风泛起碧波,5239座日光温室如银鳞般镶嵌在广袤土地上。从上世纪90年代几位农户试播的第一粒韭菜种子,到如今年产值超7000万元的“绿色金矿”,这片土地用三十年光阴,将一把青韭培育成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